6月28日,小米集团(01810.HK)在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旗下首款 SUV 车型小米 YU7,以 25.35 万元人民币起售价切入中高端纯电市场。这款被业界视为 “特斯拉 Model Y 挑战者” 的车型上市即引爆市场,3 分钟大定订单突破 20 万辆、1 小时达 28.9 万辆,刷新全球车企新品销售纪录。受此提振,小米港股今日开盘暴涨 8%,报 61.45 港元,市值单日激增约 420 亿港元。

三版本定价全面下探 配置碾压 Model Y
YU7 共推出三个版本:标准版 25.35 万元、Pro 版 27.99 万元、Max 版 32.99 万元,较特斯拉 Model Y 对应版本价格下探 10%-15%。核心参数显示,标准版续航达 835 公里(CLTC 工况),超越 Model Y 长续航版 242 公里;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组,百公里加速 3.23 秒,综合功率 691 匹马力,最高车速 253km/h,性能指标在中大型纯电 SUV 中居首。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发布会上直言:”YU7 标准版配置相当于 Model Y 的 Max+Ultra 版本。” 对比数据显示,YU7 标配的智能四驱系统、空气悬架、56 英寸 AR-HUD 等核心配置,在 Model Y 上需额外支付 6.8 万元选装。
供应链承压下的 “5 分钟定价” 策略
针对业界关注的定价逻辑,雷军透露 “仅用 5 分钟敲定售价”。尽管 YU7 硬件成本较 Model Y 高出 12%,但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电池自研率达 75%)与规模效应,最终实现 “配置越级、价格下探”。他强调:”YU7 标志小米正式进军汽车主战场,未来 5 年将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投入 2000 亿元研发资金。”
二手市场数据显示,当前 YU7 首批订单代抢费用已炒至 2000-10000 元,部分黄牛声称 “可锁定 12 月前提车配额”,反映终端市场供需矛盾尖锐。
双车战略协同效应显现
针对市场担忧 YU7 分流 SU7 订单的问题,雷军回应称:”SU7 与 YU7 分属轿车 / SUV 细分市场,受众重合度不足 15%。” 数据显示,SU7 当前月新增订单稳定在 1.3-1.4 万辆,小米内部已三次上调年度交付预期至 28 万辆。
行业分析师指出,YU7 的爆发式开局验证小米生态赋能的造车模式可行性。凭借手机用户转化(超 30% 订单来自小米手机用户)与渠道复用(1300 家小米之家兼营汽车业务),其供应链爬坡速度或快于传统新势力。
【市场观察】随着 YU7 加入战局,25-35 万元纯电 SUV 市场竞争白热化。特斯拉 Model Y 今日紧急宣布限时赠送价值 3.2 万元 FSD 软件,理想 L7 则推出 “置换补贴 1.5 万元” 政策,业内预计该细分市场月销格局将在三季度重新洗牌。(赵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