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时评 □ 李彬彬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当众多城市陷入“网红打卡内卷”时,山西大同古城却以“城市客厅”作为独特定位,凭借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沉浸式的历史体验以及毗邻京津冀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开辟出一条“微缩版历史文化度假区”的差异化发展之路,成为这个长假中兼具文化深度与体验温度的全新文旅选择。

“城市客厅”的定位,使大同古城摆脱了传统景区“门票经济”的束缚。踏入古城,华严寺的琉璃鸱吻在秋日暖阳下光彩夺目,善化寺的飞檐斗拱诉说着辽金古韵,明清街巷里的老字号与文创店相得益彰。这里没有刻意的商业包装,而是将整座古城打造成开放共享的“客厅”。游客既可以登上城墙,俯瞰古今交融的城市天际线,也能在寻常巷陌中邂逅非遗手作、传统戏曲等活态文化,真切地体会到“走进去就仿佛穿越到古代”的感觉。这种“无界化”的游览体验,让历史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依托京津冀这一全国最大的文旅消费市场,大同古城“微缩度假区”的定位精准地击中了市场需求痛点。对于京津冀的游客来说,大约3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无需长途奔波就能沉浸式感受完整的古代城市格局。相较于动辄数日的长途旅行,大同古城推出的“一日看尽千年”文旅套餐,既能满足家庭游、亲子游轻松体验的需求,也能契合文化爱好者深度探访的期待。双节期间,古城内举办的“中秋赏月雅集”“非遗展演巡游”等活动,更是将历史文化与节日氛围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京津冀游客前来进行短途打卡,实现了“短途高频”的文旅消费转化。
大同古城的实践,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旅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它证明,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的“古建筑 + 商业”,而是要找到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城市客厅”的开放姿态,让古城成为本地人休闲放松、外地人感知城市灵魂的公共空间;“微缩度假区”的精准定位,则依托区位优势实现了资源与市场的高效对接。这种“小而精”“专而美”的发展模式,既避免了大拆大建对历史风貌的破坏,又通过精细化运营激活了古城的内生动力。
双节假期已然结束,但大同古城的文旅探索仍在持续推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城市客厅”姿态、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持续释放历史文化魅力,为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注入独特的“大同样本”。在文旅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唯有立足自身特色、精准对接市场,才能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