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市长李建国: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 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忻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立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在实践中提出,需把握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西忻州市长李建国: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 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锚定路径:在“立破辩证”中优化产业结构

忻州市坚持“先立后破”原则,推动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

  • 能源产业升级:原煤年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建成18座智能化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96.43%;电力总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61.57%,煤成气年产量超5.5亿立方米,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
  • 传统产业提质:聚焦焦化、建材等领域,推动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实现先进产能全覆盖,夯实产业基底。

向新而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崛起

忻州市以产业链延伸为抓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 重点产业链突破:铝镁精深加工、高端锻造等8条市级产业链带动上下游融合发展,40户企业纳入省级产业链清单,定襄法兰锻造成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创新平台赋能:高标准建设“科创驿站”科技示范园,引进7所高校、33个创新机构,集聚260余名专业人才,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8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户。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开发展新空间

忻州市紧跟国省战略,在前沿领域谋篇布局:

  • 航天经济破题:以岢岚航天科技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卫星应用、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推动航天技术成果转化。
  • 通航产业蓄势:加快繁峙通用机场及五台山、芦芽山等5个飞行营地建设,布局“人工智能+文旅康养”应用场景,构建“空中经济”新生态。
  • 数字基建提速:推进数字园区管理平台和5G全覆盖,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底色

作为汾河之源和黄河入晋首站,忻州将生态优先贯穿产业升级全过程:

  • 空间布局优化:实施“退岸入园、腾笼换鸟”,沿黄沿汾县域重点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保忻绿色能源经济廊道、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等,促进要素绿色化配置。
  • 循环体系构建:推动煤电、煤化工等产业低碳技术创新,完善资源循环利用链条,2024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绿色产业占比提升至38%。

要素保障:激发创新创造内生动力

忻州市以制度创新破除发展瓶颈:

  • 人才引育并重:依托省级博士创新站(数量全省第二)、“晋创谷·忻州”等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参与产业攻关,2024年柔性引进专家团队12个。
  • 政策协同发力:出台《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计划》,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对重大项目给予用地、能耗等要素倾斜,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达18%。

“资源型地区转型,关键在‘新’、核心在‘质’。”李建国表示,忻州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统筹传统产业“存量变革”与新兴产业“增量崛起”,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25%,形成“煤电稳基、新兴领跑、未来蓄势”的产业格局,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忻州样本”。

(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zhaoyan, 轉載請注明出處。
(0)
zhaoyan的头像zhaoyan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