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北方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的繁荣,更关乎国家整体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北方县域民营经济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亟待深入探讨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政策精准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政策扶持是推动北方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政策的针对性与精准度。以山东曹县为例,面对木材、汉服等支柱产业的市场压力,当地政府多次组织政银企对接会,助力正道轮胎等企业获得低息贷款,缓解资金运转难题。同时,针对部分民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引进专业软件企业打造数字助企服务队,免费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金启木业等公司完成数字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至关重要。县域政府应制定长期稳定的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保持政策的连贯性,避免政策频繁变动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通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 “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原则,强化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地生根。例如,山西闻喜县设立 “一窗式” 服务窗口,办理时间压缩至 0.5 个工作日,为新开办企业提供 “一对一” 帮办代办服务,切实提升服务效率,让企业轻装上阵。
产业创新升级,打造核心竞争力
产业创新是北方县域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北方县域民营经济多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低。以辽宁海城市为例,当地的钢铁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节能环保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与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其二,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未来方向。县域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山东曹县看中宠物产业的广阔前景,凭借 “中国木艺之都”、全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和超级产粮大县的优势,引导相关企业向宠物木制玩具、家居、服装、食品等赛道转型,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
其三,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够提升整体竞争力。北方县域应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河北安平的丝网产业集群,众多企业在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紧密协作,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深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强化人才支撑,破解智力瓶颈
人才是北方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县域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提升县域的整体吸引力。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生活品质,缩小与大城市的差距。例如,山东龙口市加大对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建设现代化的学校和医院,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配套,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其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通过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人才。同时,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物质奖励和职业晋升机会,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比如,山西闻喜县的部分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吸引高校科研人才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最后,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让人才能够充分施展才华。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对创业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北方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政府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例如,黑龙江桦南县创新推出 57 项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近 30 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另一方面,拓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县域政府应加强对企业上市的辅导与培育,帮助企业规范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如山东龙口市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域内 A 股上市企业数量稳居全省县域首位,为企业发展募集了大量资金。
此外,规范民间金融市场,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有序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选择。
北方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但也充满机遇。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持续的产业创新、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多元的融资渠道,北方县域民营经济定能突破发展困境,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强大力量。
商务新闻网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