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传承创新激活 “北药宝库” 新动能​

商务新闻网山西讯 一株小草造福世界,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作为中华文明瑰宝,中医药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山西凭借 “北药宝库” 的深厚底蕴,以黄芪、党参、连翘等十大晋药为支点,600 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四,在中医药产业链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山西省以七大工程高位推动中医药强省战略,更通过科研平台创新实践,让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为中医药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摸清 “家底”:数字化夯实产业根基​

季夏时节,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内,药用植物腊叶标本与浸液标本在灯光下宛如艺术品。这些展品背后,是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参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心血 —— 历时多年完成 3152 个样地调查,收录 1681 种药材,上交 14668 份腊叶标本、1580 份药材标本及 1153 份种质标本,为摸清山西中药资源 “家底” 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该实验室牵头建立的 5 个数字化信息库(包括中药资源品种分布、标本信息等),支撑起 “山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普查成果数字化建设” 项目拿下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据此编制的县(市、区)中药材发展规划,更成为产业布局的科学指南,从源头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

守正创新:现代科技解码千年技艺​

在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0℃的热分析仪器正在炮制山楂,电脑屏幕上的热分析曲线精准捕捉着每一度的药性变化。”差一度,药效就有微妙差异。” 高级实验师孟祥龙的话,道出了现代科技对传统技艺的赋能 —— 实验室将老药工口中的 “文火”” 武火 ” 量化为精确温度点,用热分析技术破解了中药炮制的经验密码。​

不仅如此,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等智能仿生技术,正将饮片的色香味等模糊感官描述转化为数字信号。结合空间组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已建立十大晋药饮片形色气味客观化数据库,为企业生产提供硬核支撑。而经方扶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则通过古今医案数据库建设、15 个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让 3000 余名医师接续经方智慧,实现 “传承不泥古”。​

研创良方:临床沃土结出创新硕果​

今年新春,山西省中药制剂研发技术创新中心传来捷报 —— 自主研发的中药 1.1 类新药 “柴芩宁神颗粒” 获国家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填补了中医药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细分空白。近 3 年,该中心围绕儿科、消化、肿瘤等领域研发的 10 个特色制剂,均通过省级审批并投入临床,患者反馈良好。​

经方扶阳实验室的临床平台同样亮点纷呈。在经典扶阳病房,火龙灸等特色疗法让众多疑难病症患者受益,其研发的乳腺癌治疗中药组合物获发明专利,”温阳法治疗抑郁症” 研究更是拿下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 3 年服务患者超 2 万人次。正如专家所言:”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也是创新的根基。”​

产研融合:全链条激活产业动能​

在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公司车间,中药炮制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正转化为生产力 —— 校企合作让产品质量指标显著提升,企业营收倍增,跻身全国中药饮片品牌企业。这只是山西省中医药产学研融合的一个缩影:中药炮制实验室联合 17 家企业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定 18 项地方及行业规范;经方扶阳实验室与亚宝药业等合作研发新药、开发 AI 诊疗系统;中药制剂研发中心推动 2 项新药进入中试阶段……​

政策东风更添助力。2025 年 7 月印发的《山西省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 “十四五” 期间下达的 30 项科技创新工程、1000 余项科研课题形成合力。正如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所言,山西正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让中医药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让 “北药宝库” 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彩。(陈豆豆)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赵彦, 轉載請注明出處。
赵彦的头像赵彦
上一篇 2025-07-22 16:33
下一篇 2025-07-23 11: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