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中旬,湖南常德多所中学新生录取通知书中夹杂眼镜店广告的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家长反映,第五中学、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等校寄送的录取通知书内,均出现 “精茂眼镜” 的宣传单页。这一看似细小的插曲,实则触碰了教育文书严肃性的红线,暴露出商业利益渗透校园的隐忧。

录取通知书作为学生学业进阶的重要凭证,不仅承载着个体成长的里程碑意义,更凝聚着公众对教育公平与校园纯净的集体期待。它的严肃性源于教育本身的公益性特质 —— 教育机构作为社会公器,其发出的正式文书理当与商业营销保持清晰界限。家长所担忧的 “不良影响”,本质上是对商业广告侵蚀教育仪式感、消解校园公信力的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广告并非孤例,而是出现在多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中,这意味着其背后可能存在系统性的投放渠道。当家长追问广告混入原因时,精茂眼镜店工作人员以 “我又不是你老师” 回应,这种推诿态度更显不妥。商业机构若想进入校园相关场景开展营销,需恪守教育领域的行为边界,而非采取模糊甚至违规的方式进行渗透。
目前,当地教育局已启动调查。公众期待此次调查不仅能查清广告 “混入” 的具体路径 —— 是学校环节的管理疏漏,还是第三方物流的违规操作,抑或存在更深层的利益关联 —— 更能借此明确教育文书的管理规范,杜绝商业广告对教育场景的不当侵扰。
教育的纯粹性需要细致呵护,每一份承载着成长印记的文书,都应远离商业利益的算计。此次事件也为各地敲响警钟:需建立更严格的教育类文书制作、寄送全流程监管机制,让录取通知书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凭证,真正回归其应有的庄重与纯粹。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赵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