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深圳举行 共探高水平开放与共同市场建设路径

商务新闻网讯 4月27日,第三届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在深圳前海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高水平开放与中国—东盟共同市场”为主题,由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国内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与会者整合政产学研金多方智慧,围绕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探讨,为深化区域合作、推动经济繁荣稳定提供前瞻性策略与务实建议。

构建共同市场,夯实区域发展根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自去年10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宣布以来,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加速推进,但特朗普关税战引发的连锁反应持续冲击区域经济体。在此背景下,他提出三项关键建议:其一,东盟需保持内部团结,避免分裂以维护区域经济稳定;其二,中国与东盟应持续深化开放,践行包容性多边主义,巩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三,双方应携手为全球多边主义发展提供创新方案,通过构建中国—东盟共同市场,筑牢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基石。

越南中央政策战略委员会政策战略研究院院长陈氏红明强调,中国与东盟应相互支持,深化互惠贸易关系,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发展。她呼吁,双方需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减少贸易壁垒,同时加强智库合作,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并强化互联互通,推动合作向多元化、纵深化发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陈光炎剖析特朗普2.0时代关税战的经济根源,指出美债危机是引发贸易冲突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中国长期秉持互惠共赢理念,与东盟经济互补性强,新加坡可在促进中国资本向东盟流动、深化区域投资合作中发挥关键枢纽作用。

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副校监丹斯里拿督Rebecca Fatima STA Maria着重介绍东盟庞大的市场潜力——6.28亿人口规模与4万亿美元GDP总量使其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她表示,东盟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双方应进一步深化战略协同,释放电商等新兴领域增长动能。

聚焦技术合作,把握科技变革机遇

研讨会设置三大核心议题,与会专家围绕“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的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展开热议。香港中文大学李卓敏讲座教授杨伟聪针对半导体行业发展指出,部分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难以实现产业振兴,东盟国家应抓住技术变革与资源重置机遇,依托内部市场需求强化制造能力,探索“弯道超车”路径。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提出,推动绿色贸易需构建系统性政策体系,通过分领域、分阶段实施,将共同市场理念在绿色经济领域具象化,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院教授钟飞腾强调,中国与东盟应聚焦技术合作领域,发挥中国在技术领域的优势,为其他亚洲国家提供创新支持,共同应对外部挑战,以技术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亚洲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与全球竞争力 。(彬彬)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zhaoyan, 轉載請注明出處。
(0)
zhaoyan的头像zhaoyan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