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讯 近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针对当前离境退税存在的问题,从推动离境退税商店增量扩容、丰富离境退税商品供给、提升离境退税服务水平三大方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有效提振入境消费,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香港与内地可探索退退税政策互联互通,吸引更多旅客在大湾区其他城市购物后经香港离境,享受两地政策叠加红利,实现“一次离境、两地退税”的便捷体验。
起退点降至200元,现金退税上限提至2万
自2015年我国全面推行离境退税政策以来,如今已走过十年历程。值此关键节点,六部门对政策进行优化,旨在提升境外旅客在华购物便利性,扩大入境消费,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4月2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政策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聚焦解决地方、企业和入境旅客反映的痛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8条政策举措,以解决退税商店数量不足、退税购物选择有限、国货占比不高以及退税便利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介绍,政策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大幅降低离境退税起退点,从目前的境外旅客同日同店购买退税物品金额需达500元,降至200元即可退税,让旅客有更多机会享受退税优惠;二是提高现金退税金额,为满足境外旅客多样化支付需求,在维持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等多种退税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将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其他退税方式则不设限额;三是通过优化退税商店布局、丰富退税商品供给、简化退税办理流程等措施,全面提升退税便利度,增强政策吸引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此次政策针对当前退税服务集中于一线城市大型商场部分商品的现状,提出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放宽备案条件、降低起退点、提升商品供给水平等措施,将扩大离境退税覆盖面,让更多优质商户参与其中,提升退税商品文化内涵,使旅游购物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针对退税流程繁琐、体验不佳等问题,《通知》提出优化办理流程和支付服务,将缩短离境核验时间,提升入境游客购物全流程体验;针对全国区域间退税政策差异大、数据未共享问题,提出优化信息服务,有助于推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形成部门协同格局,提升“中国购物”品牌形象与知名度。
“即买即退”推广至全国,提升购物体验
“即买即退”作为离境退税现金支付方式下的便利化服务措施,此前已在上海、北京等地试点,深受境外旅客欢迎,促消费效果显著。2024年,10个试点地区“即买即退”办理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增速是全国离境退税规模的18倍。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介绍,2025年4月8日,税务总局明确了“即买即退”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办理流程,并将其推广至全国。在此次一系列离境退税政策综合作用下,“即买即退”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指出,随着入境旅游在签证、支付、住宿等方面便利化政策的持续完善与落实,行业发展态势良好,2024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60%。购物作为旅游的重要环节,对深化中外交流和人员往来意义重大。离境退税政策不仅能吸引入境游客、扩大旅游规模,还能助力国内优质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黄璜认为,“即买即退”服务使境外游客购物时能即时获得退税款,极大提升消费体验和满意度,游客还可用退税款进行二次消费,形成“消费→退税→消费”的良性循环。国内试点地区数据显示,境外旅客消费额和退税额显著增长,未来有望成为入境消费新增长点。此外,利用入境消费数据平台实时核验游客身份和购物记录,可推动售货商户智能化,促进入境旅游技术与服务升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离境退税旅游商品和购物场景,能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渠道;鼓励中小城市、县域农村、旅游景区等地优质商户成为退税商店,有助于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区域联动发展。
探索内地与香港退税政策互通,助力大湾区消费协同
“香港的离境税制度已运行多年,其退税流程,如现场现金退税、邮寄申请等,可为内地提供参考。”黄璜建议,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拥有全球商业网络和社交媒体渠道,内地与香港可探索退税政策互联互通。这不仅能吸引更多旅客在大湾区其他城市购物后经香港离境,享受两地政策叠加优惠,实现“一次离境、两地退税”,还能促进大湾区城市间消费协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际旅游和消费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