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北京讯 近日,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扩大开放稳增长、促发展,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加大政策供给,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直面外部挑战,精准施策稳外贸
针对近期国际经贸形势变化,何立峰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通过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他强调,需加快成熟经验全国复制推广,深化国际规则对接与人员往来便利化,同时以“智关强国”行动为抓手,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合作,提升跨境贸易数字化监管效能。
五方面29项措施:全链条优化跨境贸易生态
专项行动由海关总署联合20个部门(单位)实施,为期5个月,覆盖25个重点城市,聚焦三大领域推出务实举措:
1. 政策供给创新
优化出口锂电池检验监管,探索“药食同源”食品便利通关;
扩大油品储罐保税功能试点,支持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检测;
推广进口机动车“两证合一”,优化国际邮轮药械供船服务。
2. 物流畅通升级
深化沿海内陆多式联运协同,支持跨境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打造国际公路直达通道,推进航空口岸“空侧直通”监管;
依托“一带一路”拓展“空中丝绸之路”货运网络。
3. 监管模式突破
扩大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范围,保障带电货物航空运输;
推动绿色贸易认证创新,探索电子签名跨境互认,便利跨境电商。
4. 互联互通深化
建设全球“智慧海关”合作平台与金砖国家示范中心;
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联通,深化内地与港澳“一单两报”。
5. 降本增效实招
强化AEO企业联合激励,优化港口物流服务流程;
保障供港澳农产品便捷通关,协同降低跨境物流综合成本。
回应企业关切,筑牢开放型经济根基
海关总署负责人表示,2025年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专项行动聚焦企业痛点,通过政策“组合拳”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压缩货物通关时间,确保整体通关效率提升10%以上;二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跨境物流成本下降5%-8%;三是拓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场景,培育50个左右特色产业出口基地。
此次专项行动以“便利化”为主线,既立足当前稳订单、稳市场,又着眼长远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我国外贸在复杂形势下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支撑。(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