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施政報告聚焦教育、勞工、城建三大領域 北都大學城突破傳統模式引領發展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戰略舉措,涵蓋國際教育樞紐建設、勞工政策優化及城市發展升級。9 月 19 日,多位政府官員通過記者會及電台節目詳解政策細節:北都大學城將以「教育與產業協同」突破傳統模式,「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針對飲食業精准調控,市區重建與資助房屋供應同步提速,全方位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

香港施政報告聚焦教育、勞工、城建三大領域 北都大學城突破傳統模式引領發展

李家超(中)19日上午出席香港電台英文台節目《施政報告2025答問》,回應市民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的提問。(政府新聞處供图)

國際教育樞紐建設:北都大學城領銜,非本地生學額與宿舍供應雙提升

施政報告明確推進「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目標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全球人才。李家超在電台英文節目中強調,香港將重點吸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學生,已設立專項獎學金,並聯合駐港總領事及國際商會開展推廣,「香港有空間容納更多海外學生,且不會影響本地生資助學額」。

北都大學城:90 公頃用地推動「教育 + 產業」協同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記者會上介紹,北都大學城作為北部都會區核心引擎,已預留 90 公頃用地,將打破傳統大學園區模式,以「產業導向、國際樞紐、配合國策」為原則,實現教育與科技、產業的深度協同。負責「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的陳國基透露,工作組將盡快啟動規劃,借鑑全球大學城發展經驗,最早一批洪水橋大學城用地預計明年年底完成土地平整,未來將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

數據顯示,2024 學年香港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達 2.66 萬人,較 2023 學年增加 15%。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重申,八大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學額將提升至相當於本地生學額的一半,但本地生每年 1.5 萬個資助學額保持不變,「大學會在確保教育質素、配套到位的前提下超額錄取非本地生,並收取足以覆蓋額外直接成本的學費」。

學生宿舍:市場力量與政策支持並重,18 個月內新增 1500 個床位

為匹配非本地生增長需求,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加快宿舍供應。蔡若蓮表示,除通過「宿舍發展基金」資助大學自建宿舍外,將擴展「城中學舍」計劃,今年內預留全新商業及其他用地興建新宿舍。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補充,「城中學舍」計劃自今年 7 月推出以來,已收到逾 150 宗查詢,截至 9 月中正式收到 9 宗申請,其中 5 宗獲教育局原則批准,涉及紅磡、上環、旺角等地樓宇改裝,預計 18 個月內完成工程,可提供約 1500 個床位。此外,發展局今年已預留至少 3 個市區全新商業用地,將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進一步擴充宿舍供應。

勞工政策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精准管控,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針對勞動力短缺問題,施政報告提出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記者會上強調,此次調整聚焦飲食業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兩個崗位,「這兩個崗位的外勞申請、批出及到崗數量均為所有工種之最,需實施更嚴格管控」。

具體措施包括:將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本地招聘期由 4 星期延長至 6 星期,期間僱主須每周參加勞工處招聘會;調整人手比例計算方式,由「按僱主所有職位計算」改為「按申請職位計算」,即僱主每聘 1 名外勞初級廚師,須配備 2 名本地初級廚師。

孫玉菡指出,目前香港約有 3.2 萬名「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的外勞,其中一半任職飲食業,而飲食業外勞中又有一半為侍應生及初級廚師。他強調,政策調整堅持「動態精准、因時制宜」,既解決洗碗、農漁業、貨倉管理等工種的人力短缺問題,又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香港勞動力自 2018 年後持續下跌,部分工種缺人嚴重,合理輸入外勞是必要補充」。

城市發展與房屋:市區重建檢討明年完成,居屋白表中簽機會升 25%

在城市發展與房屋領域,施政報告提出加快市區重建、增加資助房屋供應等舉措,發展局與房屋局聯合解讀政策亮點。

市區重建:試行地積比率轉移,本財年產出 150 公頃熟地

甯漢豪表示,政府計劃在 7 個指定地區試行「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適度增加」,並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部都會區其他地方,或轉換為金額抵銷補地價,後續將研究金額記帳的有效期,並聽取業界意見。

針對市建局重建項目賠償機制,甯漢豪透露,相關檢討工作預計明年完成,隨後將開展公眾諮詢,進一步完善「同區 7 年樓齡」賠償原則。土地供應方面,未來 10 年香港將產出 2600 公頃熟地,其中 1800 公頃來自北部都會區,本財政年度預計產出 150 公頃,主要來自東涌及北部都會區。

資助房屋:居屋綠白表配額「五五分」,BIM 技術降成本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記者會上宣布,居屋綠表與白表申請者配額比例將由以往「四比六」調整為各佔 50%。她強調,未來 5 年居屋供應量將由現屆政府上任時的 3.9 萬伙增至 5.8 萬伙,白表申請者的「上車」機會將提升約 25%,「綠表申請者機會亦會增加,確保政策公平性」。

為降低建築成本,房屋局將引入自主研發的「BIM 系統化地基工程設計」自動生成系統,何永賢表示,採用該技術後,每棟樓宇可節省 100 萬元成本。至於「組裝合成」組件集中採購是否影響居屋售價,她解釋,居屋定價與居民負擔能力掛鉤,同時兼顧房委會財政狀況,不會因建築成本波動大幅調整。

此外,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記者會上介紹,第一期關愛隊服務協議將於 10 月中陸續屆滿,截至 8 月底,關愛隊已探訪 58 萬個長者及有需要住戶,提供 8.9 萬次支援服務,緊急事故中動員 1500 次,惠及 44 萬人。第二屆青年發展高峰論壇將於 9 月 27 日舉行,主題為「聯通世界 跨越未來」,邀請海內外青年政策官員及業界翹楚參與,推動青年發展。

商务新闻网 □ 李彬彬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赵彦, 轉載請注明出處。
赵彦的头像赵彦
上一篇 17小时前
下一篇 2025-03-27 09: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