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北京讯 7月25日,60 余位驻华使馆、商协会及外资企业代表走进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通过政策解读与实地考察,深度感知北京 “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的发展成就。数据显示,五年来国家批复北京 “两区” 400 余项先行先试任务,实施率已超 90%,制度型开放成效显著。
本次 “开放北京 链接全球” 主题沙龙由北京市商务局(市 “两区” 办)与通州区政府联合主办。与会代表先后走访北京邮储银行、新光大中心等运河商务区地标,实地调研营商环境优化成果,并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翻译设备等创新应用,直观感受政策红利对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
市级层面:开放能级与营商环境双跃升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石崇远在介绍中指出,“两区” 建设五年来,北京累计落地 70 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80 余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从不足 10% 跃升至近 40%,200 余家外资研发中心(超九成集中于高精尖产业)在此集聚。政务服务领域,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开办时间从 2-3 个月压缩至最快 1 天办结。“外资政策更开放、科创优势更突出、营商环境更优化,‘北京服务’已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核心竞争力。” 石崇远强调,北京正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 “机遇高地”。
通州实践:以制度创新打造外资 “强磁场”
通州区副区长吴孔安表示,通州区依托 “产业 + 园区” 双轮驱动模式,五年来形成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 7 项入选国家级案例、11 项成为市级案例。值得关注的是,仅占全区 1.12% 面积的通州自贸组团,贡献了全区 24% 的新设外资企业数和 32.5% 的实际使用外资额,成为区域开放型经济的核心增长极。目前,通州正聚焦 “绿色自贸”“创意自贸”“协同自贸” 特色品牌,以制度型创新推动高质量开放。
多方点赞:开放红利增强深耕信心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经济公使乔杜里、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清水绫、瑞士再保险中国区首席财务官王淼等中外代表在发言中一致认为,“两区” 建设带来的政策优化与环境改善,为外资企业提供了稳定发展预期。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徐卫杰作为受益企业代表坦言,“两区” 的创新举措为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提供了关键支撑。
据透露,北京正加快编制 “十五五” 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及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3.0 方案,未来将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开放政策,为外资企业带来可感知、可预期的发展机遇,持续巩固 “投资热土” 的全球吸引力。(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