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机场通航三十周年:从特区空港到湾区枢纽的跨越发展​

商务新闻网讯 6月18日,珠海机场迎来通航三十周年华诞。珠海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香港机场管理局高层,以及多家航空公司与驻场单位代表齐聚机场二楼出发大厅,共同参与庆典推杆仪式、“翼展长空,云载岁月” 主题影像展及文旅互动巡演活动。此次庆典不仅是对珠海机场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更标志着其向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枢纽迈进的全新起点。​

珠海机场通航三十周年:从特区空港到湾区枢纽的跨越发展​

战略布局奠基:填补区域空白,重塑交通格局​

1992 年,经国务院与中央军委批准,三灶军用机场启动民用化改扩建工程,这一决策彻底改写了珠江口西岸缺乏航空枢纽的历史,推动珠海实现从 “交通末梢” 到 “开放前沿” 的战略转型。在规划初期,珠海机场即以超前视野按年吞吐量 1200 万人次的标准设计建设;建设过程中,炮台山爆破工程使用 1.2 万吨炸药,创下国内民用机场建设爆破规模之最;从立项审批到正式通航仅耗时三年,以 “特区速度”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通航次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即达 71.3 万人次,充分验证了其战略布局的前瞻性与必要性。​

“早期珠海因缺乏机场、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面临重重困难。” 原珠海机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余荣霭在庆典现场回顾道,“如今,机场已构建起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更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创新合作驱动:珠港模式引领,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6 年,珠海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资成立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开创 “珠海所有、香港运营” 的创新托管模式,为内地机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范本。香港机场管理局凭借其国际化运营经验与先进管理体系,推动珠海机场实现业务量与服务质量的双重跃升:​

  • 业务规模高速增长:托管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2018 年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19 年旅客吞吐量达 1228.3 万人次,2006-2019 年间年均增速高达 23.4%,远超同期民航行业平均水平。2024 年,机场航班运输架次与旅客吞吐量再创新高,稳居全国地级市机场第二位。​
  • 航线网络全面拓展:通航城市数量从最初的 18 个增至 83 个,其中独飞港澳航点超 40 个,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经济区为干线,覆盖全国热门旅游城市的干支结合航线网络。​
  • 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合作航空公司从 5 家增至 38 家,通过 OTA 平台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服务范围辐射珠江西岸及粤西地区。​
  • 陆空联运体系完善:珠海机场快线开通 15 条运营线路,覆盖 51 个站点,每日发车 645 班次;已建成 11 家城市候机楼,并加速推进江门、阳江等地候机楼建设,机场旅客吞吐量达珠海常住人口的 5.2 倍。​
  • 服务品质持续升级:打造 “向日葵” 导乘、“爱心集合点” 等特色服务品牌,行李箱维修服务入选民航行业优秀案例集,机场服务质量测评(ASQ)得分达 4.6,旅客投诉回复合规率保持 100%。​

深化协同发展:锚定湾区定位,开启新征程​

站在三十周年的历史节点,珠海机场正全力推进 T2 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新建 19.1 万平方米现代化航站楼,进一步提升地面服务保障能力。项目建成后,机场将与港珠澳大桥实现更高效联动,为 “经珠港飞” 等创新业务提供坚实支撑。​

2024 年 11 月,香港机场管理局战略入股珠海机场,并将托管协议延长至 2046 年。双方未来将在客货运及航空产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客运方面,持续优化 “经珠港飞” 服务流程,探索将香港机场 “航空打板” 业务前置至珠海,并研究推进珠澳机场联程中转合作;货运方面,借鉴 “东莞 — 香港空港中心” 运营模式,拓展航空维修、零部件配送等高端航空服务产业。(陈豆豆)

阅读剩余 43%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zhaoyan, 轉載請注明出處。
zhaoyan的头像zhaoyan
上一篇 2025-06-19 08:27
下一篇 2025-06-19 08: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