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医疗融合再升级!香港长者医疗券扩容至深圳 6 机构 实现九城全覆盖

商务新闻网香港8月30日电 8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 “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 迎来重磅扩容 —— 新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3 家三甲公立医院,其中深圳新增 2 家机构后,可用医疗券的医疗机构数量增至 6 家(共 7 个服务点)。此次扩容后,大湾区内接受香港长者医疗券的指定医疗机构总数达 21 家,全面覆盖 9 个内地城市,惠及超 178 万名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标志着粤港跨境医疗协作迈入 “全区域、高质量” 新阶段。

大湾区医疗融合再升级!香港长者医疗券扩容至深圳 6 机构 实现九城全覆盖

两年扩容十倍达里程碑 提前兑现施政报告目标

“从最初‘一院两点’到如今 21 个服务点,短短两年扩容十倍,更实现大湾区九城全覆盖,这是跨境医疗协作的重要里程碑!” 香港特别行政区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在巡视为深圳新增的两家医院首日运营情况时表示。此次扩容不仅大幅拓展了香港长者北上就医的选择范围,更提前兑现了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关于深化大湾区医疗融合的目标。

回溯香港 “长者医疗券计划” 发展历程,其自 2009 年推出以来持续优化:2009 年面向 70 岁以上长者,资助私营医疗服务;2017 年将适用年龄放宽至 65 岁;2015 年首次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启跨境医疗探索;2024 年 2 月正式启动大湾区试点计划,首批覆盖 7 家医疗机构(含深圳 3 家);此次扩容后,服务网络进一步织密,形成覆盖大湾区内地九城的 21 个服务点,为北上居住的香港长者构建起 “家门口” 的医疗保障网。

根据计划,年满 65 岁、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或香港入境事务处签发的《豁免登记证明书》的香港长者,可在指定机构使用医疗券,享受预防性、治疗性及康复性的基层门诊医疗服务,无需往返香港即可获得优质医疗资源,有效解决 “舟车劳顿” 难题。

三甲医院加持服务升级 北上长者体验 “一条龙” 便利

此次深圳新增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均为三甲综合医院,且均是 “港澳药械通” 指定机构,分别位于福田中心区与前海自贸区,地理位置便利,服务能力突出。其中,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开放消化内科、骨科、中医科、口腔科等 33 个科室,85 岁的董婆婆成为该院首位使用医疗券的患者。

“之前每半年要回香港公立医院做‘三高’检查,现在儿子在深圳工作,我常住这边,知道医院能用药疗券,马上就约了心内科,整个流程很丝滑,省时省力又省钱!” 董婆婆的家人对就医体验赞不绝口。

除诊疗服务外,试点机构还提供体检、眼耳鼻喉检查、口腔护理等多元服务,且检查报告可通过 “医健通” 上传,供香港医生查阅,实现 “跨境医疗记录互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数据显示,自 2015 年成为首个试点以来,截至 2025 年 7 月已服务 12.6 万人次香港长者,2025 年上半年中医科、骨科、全科最受青睐,满意度高达九成。

为消除沟通障碍与流程壁垒,新增的两家深圳医院均设立粤语服务窗口及专业导诊团队,并开通 “医疗券专窗” 缩短轮候时间;收费项目公开透明,接受粤港两地联合督查,同时支持 “配偶额度共享”,进一步提升服务便利性。

就医指引:30 秒看懂医疗券使用要点

为确保香港长者跨境使用医疗券 “无障碍、权益有保障”,相关部门推出全方位服务安排,核心要点如下:

1. 登记与查询:“医健通” 是关键

  • 登记方式:未注册 “医健通” 的长者,可在试点机构现场办理登记,即时激活医疗券使用资格。
  • 功能服务:通过 “医健通” APP 可查询医疗券余额、使用记录,还能调取个人药物记录、过敏史等健康资料,同时 “跨境健康纪綠” 功能已覆盖全部 21 家试点机构,实现健康信息跨境互通。

2. 结算与汇率:清晰透明可追溯

  • 结算货币:试点机构均以人民币结算,医疗券抵扣金额按每月更新的 “港元 – 人民币换算率” 计算,收费处会公示当月换算率,金额明细一目了然。

3. 使用禁忌:这三类情况不可用

  • 不可同时使用医疗券与国家医疗保险支付同一笔医疗费;
  • 不覆盖住院服务、预先缴费的医疗项目及日间手术;
  • 不可用于单纯购买药品、医疗仪器或兑换现金。

4. 权益保障:双渠道投诉维权

  • 若怀疑机构违反医疗券规定,可拨打香港卫生署热线(852-28382311)反馈;
  • 各试点机构均设有本地查询 / 投诉热线,也可向广东省或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反映问题,确保权益及时得到保障。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赵彦, 轉載請注明出處。
赵彦的头像赵彦
上一篇 2025-08-30 11:27
下一篇 2025-08-30 11: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