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时评 □ 李彬彬
10 月 15 日,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应急管理局发布《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22” 一般灼烫事故调查报告》,揭示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实验室安全事故。2025 年 5 月 22 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压铸实验时,发生高温熔融镁合金液体喷溅轰燃,导致 1 名教师和 3 名学生不同程度烧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实验当天天气中到大雨,实验室窗户开启,室内湿度达 80%,模具内裹入潮湿空气,人工施压时水分遇高温气化膨胀,硫酸镁颗粒散热不充分,致使高温镁合金溶液溢出喷溅,与水分反应产生氢气并引发轰燃。而间接原因则包括实验室未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对风险预判不足、安全责任制度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完善等多个方面。
这起事故暴露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诸多漏洞。从教师隐瞒使用违规危化品,到实验室管理人员未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再到学院党委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实验室安全关乎师生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高校必须深刻反思,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同时,这起事故也给广大师生敲响了警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重视安全防护,对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让科研工作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赵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