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焦点访谈》点赞其改革创新实践

商务新闻网讯 9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改革潮涌向未来 —— 非凡 “十四五”》专题节目,聚焦深圳作为我国改革 “示范田” 的突出成就。报道指出,自 2020 年启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深圳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焦点访谈》点赞其改革创新实践

制度突破赋能低空经济腾飞

节目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跨海域物资运输为典型案例,展现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改革成果。过去,海上油气平台物资补给依赖船舶(单程超 10 小时)或直升机(成本高昂),而如今通过无人机运输仅需 58 分钟,在效率、成本与环保方面优势显著。

这一突破源于深圳构建的 “政策 – 法规 – 场景” 全链条支持体系:2022 年出台《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 年初颁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明确交通运输部门统筹低空物流发展的职责。目前,深圳已开通无人机航线 306 条,2025 年 1-7 月完成载货飞行 46.8 万架次,日均超 2000 架次设备执行物流、载人等任务,计划 2026 年实现 1300 亿元产业规模。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评价,“十四五” 期间的改革举措加速了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成长,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机制创新破解科研转化瓶颈

在科技领域,深圳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攻克成果转化难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发的 “干法电极” 工艺,将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成本降低 50%,其成功应用得益于两项关键改革:

  • 2020 年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中 “科技成果信息公开机制”,打破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供需壁垒;
  • 2024 年综改 2.0 版本提出的 “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科研负责人在项目管理、经费支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限,设备采购等流程效率大幅提升。

改革成效显著: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 90%,2024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2.5 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升至 42.3%。

开放创新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在对外开放领域,深圳通过跨境支付便利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外籍人士玛丽娜的体验颇具代表性:过去需携带纸质材料到柜台办理薪酬购汇,如今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完成;境外银行卡绑定微信支付等功能,进一步便利了外籍人士在深生活。2025 年上半年,深圳外籍人员非现金支付交易达 8587.54 万笔、118.1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9% 和 35%。

改革驱动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 2020 年的 2.78 万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3.68 万亿元,年均增长 5.5%;全社会研发投入从 2020 年的 1510.8 亿元增至 2023 年的 2236.6 亿元,年均增长 13.9%;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 3 年居全国城市首位。五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向全国推广深圳 48 条改革经验,多项制度成果上升至国家层面。

节目强调,深圳的改革实践印证了 “创新是改革的生命”,其先行先试的探索为我国在 “十五五” 期间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与宝贵经验。(李彬彬)

本文為商務新聞網原創文章。 發佈者: 赵彦, 轉載請注明出處。
赵彦的头像赵彦
上一篇 2025-08-10 09:25
下一篇 2025-08-10 09: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