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9 月 1 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同日发布消息,两地行政长官将分别率团于 9 月 2 日赴京,出席 9 月 3 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大会、阅兵式及相关活动。港澳代表团总人数达 500 人,覆盖政商、教育、青年、抗战遗属等多界别,规模较十年前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显著扩大,彰显中央对港澳的重视及两地在抗战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资料图
港澳代表团规模空前,界别覆盖全面
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披露,行政长官李家超将率领约 360 人的香港代表团赴京,成员涵盖政界、商界、教育界、传媒界、宗教界、文化界、青年群体,以及参与抗战的爱国人士、老战士及其遗属。代表团将全程参与 9 月 3 日上午的纪念大会、阅兵式,以及晚间的文艺晚会,李家超还将出席中午举行的招待会。
澳门新闻局同步公布,行政长官岑浩辉将带领逾 140 人的澳门代表团前往北京,成员包括政商人士、抗战爱国人士遗属,以及土生葡人、青年学生等各界代表,行程与香港代表团基本一致,岑浩辉同样将出席纪念大会、文艺晚会及招待会。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港澳代表团总人数达 500 人,结合两地人口规模,参与比例实属罕见。其中香港代表团人数较 2015 年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增加约 80 人,澳门代表团也实现人员结构的多元化拓展,土生葡人群体代表的加入成为亮点。
历史传承与青年教育并重,凸显纪念深意
值得关注的是,两地代表团均注重 “历史传承” 与 “青年培育” 的双重价值。一方面,抗战老战士及遗属的参与,为纪念活动注入历史厚重感,他们的亲身经历与家族记忆,成为鲜活的 “抗战教材”;另一方面,大量青年代表、学生的加入,搭建起 “历史与当下” 的对话桥梁,让青年群体在现场感受纪念活动的庄重氛围,深化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的认知。
香港特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香港已通过举办抗战主题图片展、组织学生重走东江纵队抗战路线等活动,推动抗战历史教育。此次大规模组团赴京,正是对前期教育成果的深化,助力青年构建更清晰的家国历史认知。澳门方面也强调,土生葡人代表的参与,体现澳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爱国共识,进一步巩固 “爱国爱澳” 核心价值。
延续历史传统,彰显中央对港澳重视
从历史脉络看,自港澳回归以来,历届行政长官均会应邀赴京出席重大纪念活动及阅兵庆典,此次代表团规模的扩大、成员结构的优化,是中央对港澳重视的延续与升级。社交平台上,历届港澳特首在天安门城楼同框的老照片引发热议,网友普遍认为,这一传统不仅是对港澳特区地位的认可,更强化了两地与国家的历史联结。
历史维度上,香港在抗战时期曾是重要战场,东江纵队在此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各界民众通过捐款捐物、救助伤员等方式支援全国抗战;澳门虽未直接经历大规模战事,但当地爱国团体积极组织募捐、传递抗战情报,为抗战胜利作出独特贡献。此次两地大规模参与纪念活动,亦是对自身历史角色的认同与传承。
业内人士指出,9 月 3 日的纪念大会全球瞩目,港澳代表团的深度参与,不仅将进一步凝聚两地社会共识,更将通过青年群体的亲身参与,推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精神薪火相传,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奠定思想基础。
商务新闻网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