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8 月22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裴社镇宏达敬老院发生一起恶性虐待老人事件。该院院长母亲对一名 85 岁老人实施长达两小时的暴力殴打,致老人全身多处骨折及外伤。事发后涉事方试图隐瞒真相,警方介入调查后涉事者已被拘留,目前老人仍在医院接受治疗。此事再次引发公众对养老机构监管与老人权益保障的强烈关注。

事件还原:监控记录两小时暴力,涉事方曾谎称 “老人自摔”
8 月 30 日,从闻喜县警方及受害者家属解先生处核实,8月22日上午,解先生 85 岁母亲(患有轻微阿尔茨海默症)在宏达敬老院居住期间,遭到该院院长魏某的母亲(具体年龄不详)的暴力殴打。
“监控视频我看了,太残忍了,根本不敢相信。” 解先生声音哽咽,他表示,视频显示魏某的母亲先后用拖鞋抽打老人面部、双脚踹向老人躯干、抓住老人头发将其头部撞击墙面,整个施暴过程持续近两小时。
据解先生介绍,事发后敬老院未主动告知家属,院长魏某仅通过微信发送老人腰部以下的局部视频,称 “老人一切正常”。直至 8 月 24 日,老人趁魏某的母亲不注意,借其他老人家属的手机偷偷联系解先生,才道出被殴打一事。
“我赶到养老院时,母亲躺在床上不能动,脸上、身上都是伤,魏某的母亲还跟我吵,说老人是自己走路磕碰的。” 解先生说,因双方争执不下,他选择报警。警方调取敬老院公共区域及老人房间监控后,魏某的母亲才承认殴打事实。
从闻喜县人民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中看到,老人存在 “左侧第 5-7 肋骨骨折、胸腔积液、头部浅表损伤、头皮血肿、面部软组织损伤、腰椎 L1 压缩性骨折、胸椎 T12 压缩性骨折” 等多处伤情,同时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心力衰竭、泌尿道感染及中度贫血等基础疾病并发症,目前仍在该院骨科重症病房接受治疗。
进展:涉事者被行政拘留,民政部门启动行业核查
9月1日,闻喜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回应,魏某的母亲因涉嫌虐待被监护人、看护人,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10 日的处罚,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闻喜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相关负责人表示,事件发生后,该局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对宏达敬老院的运营资质、人员管理、安全防护等情况开展全面核查。“初步核查发现,该敬老院存在人员培训不到位、内部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我们已责令其停业整顿,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背景:近三年全国曝光虐老事件超百起,行业痛点待解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2022 年至今,全国范围内通过媒体曝光的养老院虐待老人事件已超过 120 起,涉及北京、上海、广东、河南等 20 余个省份,施暴者多为养老院护工、管理人员或其亲属,虐待手段包括殴打、辱骂、克扣饮食、限制行动等。
“养老机构人员流动性大、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是导致虐老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养老服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超过 500 万人,部分机构为降低成本,未对招聘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和专业培训,甚至存在 “无证上岗” 现象。
李红梅进一步分析,多数民办养老院存在 “小、散、弱” 的特点,内部管理不规范,监控覆盖不全、监控数据保存不完整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虐待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此外,部分地区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监管多以 “抽查” 为主,缺乏常态化、全流程的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专家呼吁:构建 “监管 + 技术 + 家庭” 三重防护网
针对如何防范养老机构虐老事件,李红梅建议,应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行业准入与监管,民政部门需建立养老机构 “黑名单” 制度,对存在虐老行为的机构坚决取缔,对涉事人员终身禁止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二是推动技术赋能,要求养老机构实现公共区域、老人房间(经老人及家属同意)监控全覆盖,且监控数据至少保存 30 天,同时鼓励安装智能报警设备,方便老人遭遇危险时及时求助;三是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引导子女定期探望入住老人,通过视频通话、与养老院工作人员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
“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 李红梅强调,只有政府、机构、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筑牢老人权益的 “保护墙”,让养老院成为老人安享晚年的 “幸福港湾”。(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