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7月9日电 区域招商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山东菏泽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作为曾经的工业洼地,该市超亿元重点项目引进量以年均 15% 以上的增速攀升,实现了从全省经济垫底到 “三连跳” 跻身中游的跨越式发展。

山东省菏泽市城区景色。郭绪雷 摄
记者深入调研发现,菏泽以干部作风转变破解招商引资 “内卷化” 困局,通过 “靶向引资” 构建链条化产业集群,以 “长效全程” 服务助力企业扎根发展,凭借专业化招商打造良性生态系统,为地方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筑牢了坚实支撑。
“干部带着产业链图谱上门”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菏泽工业基础薄弱,招商引资曾长期处于 “少人问津” 的困境。面对白热化的区域竞争,该市也曾考虑效仿其他地区,以税收减免、土地低价等同质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
“单纯比拼同质化优惠政策,不仅难以为继,还可能引入‘短命’企业,不利于地方经济长远发展。” 菏泽市招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直言。
不改革则无出路。
菏泽市委、市政府正视招商短板,迅速调整思路,推出三大创新举措:
其一,推行专业化招商,让懂产业的人对接项目。“考察时,菏泽干部带着产业链图谱上门,连我们所需的蒸汽供应成本都精准测算完毕。” 复星医药项目负责人回忆道。这种 “比企业更懂产业” 的专业态度,促使这家医药巨头将北方生产基地落户菏泽现代医药港。据悉,菏泽打破 “全员招商” 的粗放模式,组建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10 个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市领导牵头,配备懂技术、通市场的专业招商人才。“过去招商靠‘碰运气’,如今靠‘精准对接’。” 菏泽生物医药产业专班负责人表示,专班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瞄准行业龙头及关键配套企业,确保招引项目与本地产业高度契合。
其二,实施补链式招商,摒弃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的理念。“我们敢把重点研发中心放在菏泽,看中的是‘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 沈药合泽药业(山东)有限公司负责人称,以现代医药港为核心,周边布局多个专业园区,涵盖研发孵化、原料药、制剂全链条,甚至实验中心都配套完备。这种 “拎包入住” 的产业生态,大幅缩短了企业研发周期。如今的菏泽,不再盲目追求项目数量,而是聚焦 “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其三,提供全周期服务,确保企业 “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当地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高,行政审批速度快,从项目对接、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仅用了不到 3 个月。” 位于曹县的山东泰美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学芹说。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后,菏泽创造了 “一天通水电、一个月拿证、一个季度投产” 的施工速度,实现提前一年半投产。公司负责人刘东表示:“优良的投资生态助力企业快速发展,使我们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 菏泽实行重大项目包保推进机制,各县区建立 “三个一批” 重大项目推进清单,由县区领导牵头组建专班包保推进,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记者发现,不少企业正是被菏泽 “急企业之所急、供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 的作风所吸引。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集群体系化发展
招商思路的转变,带来了产业升级与经济腾飞。
2018 年以来,菏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省外落户企业超千家,数量居山东首位。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表示,菏泽已形成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布局,产业体系不断提质增效。
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显著。“菏泽的产业配套日益完善,在这里投资,不仅成本低,还能快速对接上下游资源。” 复星医药集团项目负责人说。在生物医药领域,菏泽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 142 家,2024 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800 亿元,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步长制药、睿鹰制药等企业不断增资扩产,复星医药、皓元医药等行业龙头纷纷落户。
在高端化工领域,菏泽依托东明石化、旭阳化工等骨干企业,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项目,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东明石化集团董事长李湘平称:“政府不仅支持我们技改升级,还帮助对接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新兴产业落地进程加快。菏泽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进行全链条布局、全域化推进。“他们不是让我们‘看菜单’,而是直接‘配营养餐’。” 龙蟠科技行政经理李树昌说,针对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当地提前规划了相邻的锂电池回收项目用地,对拆解、湿法回收提炼的锂电池废旧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实现产业链 “隔墙供应”。记者在鄄城县陈王街道化工产业园看到,龙蟠科技投资建设的山东锂源 6.25 万吨磷酸铁锂、10 万吨磷酸铁自动化项目已建成投产。目前,“铁锂 1 号” 正极材料持续供应宁德时代,8 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力争 6 月底建成投产。

目前,菏泽已落地以龙蟠科技、巨湾技研、江苏超电、海希储能为代表的锂电项目,以英搏尔、精进电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以海装、天顺为代表的风电制造项目,曹县也入选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初步搭建起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框架。
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明显。“我们看中的不仅是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更是当地已形成的食品产业集群生态以及无忧的营商环境。” 中华食品工业集团董事长黄育鹏表示。位于巨野县的山东宝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媛媛说:“县里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贴心举措不仅让企业暖心,更坚定了我们在巨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翻开菏泽市招商参考手册,13 本产业图谱清晰标注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10 条主链的 “断点” 与 “堵点”。
菏泽市商务局局长尹慧萍举例,牡丹区投资 78 亿元的江苏超电动力电池、鲁西新区投资 130 亿元的山东海辰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单县 75 亿元纺织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郓城县投资 3 亿元的中储物流绿色智能仓储项目等,正为菏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理念升级带来的治理启示
菏泽招商引资从 “少人问津” 到 “纷至沓来”,既是方法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其成功经验带来诸多启示:
招商需 “精准” 而非 “内卷”。当前,各地招商引资因过度竞争和短期政绩压力,同质化、低效化甚至恶性竞争的 “内卷式招商” 模式难以为继。尹慧萍介绍,近年来,菏泽通过建立产业链图谱分析机制,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环节,成功引进长时储能等具有核心技术的高质量项目。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奔认为,菏泽不拼 “税收优惠”、不比 “财政奖励”,而是深入研究产业链、瞄准关键环节,才招来了高质量项目。
营商环境比优惠政策更关键。企业关注的并非一时 “补贴”,而是长期经营环境。只有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安心发展,才能实现 “落得下、留得住”。尹慧萍表示,菏泽优化营商环境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开展市县领导干部遍访规上企业行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二是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 工作机制,及时受理并解决企业诉求;三是对全部经营主体和市民,开展政务服务人员亮身份、亮职责、亮评价结果 “三亮” 专题行动,构建全过程服务经营主体的工作闭环。同时,实施《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规范行政执法等专项行动,提升服务效能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干部作风决定招商成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王金胜认为,干部作风转变是菏泽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带头服务,菏泽将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 “一号工程”,出台《关于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 20 条意见》,倡树 “一流作风” 干事业,以能力作风大提升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水平。从无建设北方基地的想法,到带着长时储能技术落地菏泽,海辰储能负责人王鹏程说:“菏泽最让我感动的是团队,几十次接触洽谈中,我看到了菏泽干部的真诚、拼劲和对发展的渴望。”
工业落后地区的环境封闭、思维落伍、地方保护等问题,往往是企业投资设厂时的顾虑。王金胜认为,菏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打响了金字招牌,在企业间形成了 “投资来菏泽” 的共识。(陈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