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新闻网山西讯 8月7日,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公安局针对网络广泛传播的“拒绝强行加塞遭纹身男辱骂恐吓”视频发布警情通报,依法对涉事男子王某鑫作出行政拘留处罚。从舆情开始发酵到处置结果落地,仅仅用时两天,陵川警方以堪称教科书式的应急响应,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执法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专业素养与法治担当。

通报完整还原了事件全貌:8月5日14时许,外省游客王某鑫驾驶悬挂临时号牌的奥迪车,在陵川县马圪当乡双底村路段超车未成功后,竟强行超车,随后向后续行驶的奔驰车投掷槟榔、辱骂司机并敲打车窗。尽管双方当时并未立即报警,但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公众对旅游景区公共安全的担忧急剧升温。陵川警方监测到舆情动态后,立即启动核查程序,在固定行车记录仪影像、走访周边群众等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鑫作出行政拘留决定。同时,针对其未按规定粘贴临时号牌、违法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分别给予警告及记3分、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当下正值旅游旺季,陵川作为太行山水旅游重点区域,道路交通秩序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与城市形象。王某鑫的过激行为,表面上看是个体情绪失控,实际上是对公共秩序的公然挑衅。警方的快速处置,不仅及时纠正了违法行为,更释放出“旅游文明无特区、法律底线不可破”的强烈信号。通报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文明有序通行”的提示,既是对游客行为的引导,也是地方政府维护旅游环境的职责宣示。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此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极易成为舆情焦点。陵川警方的处置实践,为基层执法单位提供了可借鉴的应对范例:一是舆情响应速度快,从视频传播到通报发布,在48小时内完成调查处置,有效避免了舆情的进一步发酵扩散;二是法律适用精准,区分寻衅滋事的治安违法与交通违规行为,分别依法进行处理,体现了执法的规范化;三是信息公开透明,通报内容既包含违法事实、处置结果,也明确了法律依据,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发挥了普法教育作用。
旅游文明的构建,既需要游客的自律,更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陵川警方此次“快查快处”的执法实践,不仅有效平息了网络上的关注,更通过个案处理强化了公众的规则意识。期待这种“舆情即警情、处置即治理”的执法理念,能够成为各地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常态,让法治成为最美风景的守护者。 (李彬彬)